HOME ENGLISH [ 《电池》订阅 ]
大专院校

Welcome to visit our batterypub.com! 拥有信息,拥有明天,《电池》网不竭的源泉!

 

大专院校              公司企业

  《电池》群英谱排名不分先后,敬请留意。

林祖赓 王纪三 夏  熙
史鹏飞 江志裕 华寿南
杨毅夫 陈延禧 万春荣
宋文顺 王观成 郭永榔
吴国良 陈体衔 徐仲榆
毕道治 李革臣 李新海
杨  勇 周雍茂 桂长清
薛宽宏 唐致远 黄可龙
龚克成 李伟善 周运鸿
余成洲 黄振谦 杨兰生
曹佳弟 李国栋 王宇新
赵伯元 李诚芳 李国勋
胡信国 王先友 郭炳焜
杨汉西 吴建民 张文保
郭  进 周震涛 陈全世
陈德钧 张胜涛 沈培康
朱松然  

 

林祖赓

    林祖赓,男,1934年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至1999年4月任厦门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电化学分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化学与物理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祖赓教授长期从事电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电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电源电极过程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重大奖励,198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连续两届担任厦门大学校长,为厦门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林祖赓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会顾问。

回页首

 

王纪三

王纪三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教授(兼)
广东省化学电源工程技术研究所开发中心主任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王纪三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会顾问

本刊记者文力1989年6月曾对王纪三教授作过专访,
见《电池》1989年3期39-43页。

回页首

 

夏熙

夏熙,男,1931年10月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
新疆大学应用化学教研所任教,教授。从事化学电源与电池材料化学研究。
夏熙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副主任。

 

 

回页首

 

史鹏飞

    史鹏飞,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光宇电源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技术学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专业主攻方向:电化学、化学电源等。
    史鹏飞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江志裕

    江志裕,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化学》编委、《电化学》编委等职。专业主攻方向:电化学、化学电源。
    江志裕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华寿南

    华寿南教授,男,1939年12月生。1964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澳大利亚CSIRO访问学者,1996年德国KFA高级访问学者,中国通信学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池》杂志编委。
    科研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能量锂电池研究”、“钒氧化物二次锂电池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以及铅酸蓄电池方面多项研究,与保加利亚科学院能源中心合作电池研究等。在锂离子电池及电极材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我国首先研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高电流放电性能结果获最好成绩;率先开展了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在铅蓄电池及其电极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获奖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协学术成果三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页首

 

杨毅夫

    杨毅夫先生系留学归国博士,从事电动车及其动力电池研发近20年;1988-1992年在武汉大学和爱尔兰共和国国立大学攻读并获得电化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1999年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电动车开发部和材料工程部两部门任特聘高级专家,从事首台混合电动车“PRUIS”的电池系统研发工作;1999年回国组建湖南省动力化学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2000年起任神舟科技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1999--2001年主持并完成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超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性能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现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碱性电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精密仪器测试学会理事;《电池》杂志编委等职。

回页首

 

陈延禧

    陈延禧,男,天津大学教授,文革前研究生毕业,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氯碱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专业主攻方向:电化学工程、MH/Ni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陈延禧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万春荣

    万春荣,男,1945年3月出生于江苏金坛。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后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担任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密度高活性球形氢氧化镍的制备”项目负责人,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组织了“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和“核经迹防伪标志”等研究开发项目;为研究生新开了《材料化学》课程;已申请相关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回页首

 

宋文顺

    宋文顺,男,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原任副院长)。专业主攻方向:电化学、化学电源等。
    宋文顺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王观成

    王观成,男,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出生于1940年9月,196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电池专业组副组长、全国军用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他长期从事我军通信电源体制总体论证的研究、试验、应用以及标准制订工作,为军用通信电源的研制与发展,为军用电池标准的制定作出了显著成绩与贡献。
    几十年来,他在科研工作中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部级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等。

回页首

 

郭永榔

    郭永榔,男,77级大学本科,先后获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电化学研究方向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教授。二十余年来主要从事电化学方向化学电源领域,特别是铅酸蓄电池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97年赴德国ZSW进修。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以及铁道部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榜刊物(SCI)上发表论文20余篇,国外同行引用80篇次,并获国家教委和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以及省部级鉴定项目。现正在与德国ZSW进行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内企业的横向合作。现任国际铅酸蓄电池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2002年)。

回页首

 

吴国良

    吴国良,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北京有色院锂离子电池项目主持人,华光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专业主攻方向:锂离子电池。

    吴国良教授级高工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陈体衔

    陈体衔,男,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任韶关市长江工业公司总工程师。专业主攻方向:电化学、铅蓄电池等。
    陈体衔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徐仲榆

    徐仲榆,男,汉族,无党派。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矿冶研究所副博士研究。1978年调湖南大学任教,1979年至1987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评为副教授,从198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主攻方向为新型炭材料。获得199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司法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湖南省科技厅的多项科研任务,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炭负极材料》一文获1998年第九届全国固态离子学会议一等奖,《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石墨化处理》一文获1999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一等奖。
    从1985年起历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系主任,湖南大学副校长。现任湖南大学新型炭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沙大学名誉校长、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五届炭-石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炭素》、《炭素技术》、《新型炭材料》等杂志顾问。
    自1995年以来,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劳模、湖南省优秀教师、机械工业部优秀教师。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湖南省政协常委,现任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回页首

 

毕道治

    毕道治,毕业于原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从事化学电源研究生产工作40余年。原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任该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化学与物理电源分会主任委员。1990年任该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锂电池会议主席(5th IMLB,1990,北京香山)。2001年受聘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顾问。

 

 

回页首

 

李革臣

    李革臣,男,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哈尔滨子木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通信与电源行业国际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人事部西部地区经济开发顾问等。
  
李革臣教授长期从事化学电源生产与检测设备的科研开发工作,成功研制开发了DK系列电池综合测控系统,动力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化成分选设备,获国家级新产品,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多次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

回页首 

 

李新海

    李新海,男,中南大学工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冶金物理化学与化学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等职。主攻方向:MH/Ni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李新海教授担任《电池》杂志第四届编委。

回页首

 

杨勇

    杨勇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电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等校进行研究和学习。兼任总装备部军用电池专业组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能源电化学(高能蓄电池)、材料物理化学与表面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化学电源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专利3项。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荣誉,并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

回页首

 

周雍茂

    周雍茂,男,1996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7-1999 年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荣获该校的Wilhelm Borchers 奖章和 Friedrich Wilhelm 奖。2000年初回国后担任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与化学新材料研究所教授,2001年 3月起任所长。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高能电池材料、功能材料、高温熔体物理化学等。

 

 

回页首

 

桂长清

    桂长清,1964年复旦大学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一直从事多种型号电池的研究和设计,担任712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发表论文68篇,7次获部级和院级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国家政府津贴,先后在多个学术组织或学会中兼职。

回页首

 

薛宽宏

    薛宽宏,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化学会、美国电化学会和AAAS会员。196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1964年-1968年在南京大学外文系学习英语。1989-1992年在美国布洛克海汶国家实验室与美方合作研究导电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电池等。长期以来在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抛光、着色,电化学聚合,导电高分子,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树脂,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团簇修饰电极,电催化等方面都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纳米线、管、点的样模法合成、表征及其光、电、磁、催化性能和应用。曾主译过美国弗里德等著的《物理化学》一书。有国家发明专利两项,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回页首

 

唐致远

唐致远,1969年天津大学化工系电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天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博士生指导老师。目前兼任中国电池协会理事等职。
    近年先后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机电部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些企业委托的20多项科研任务,共有9项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有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先后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天津市“功能材料授衔专家”等称号。
    近几年主要从事动力型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有7篇被EI收录,有7篇被SCI收录,另有20多篇被CA收录。

回页首

 

黄可龙

    黄可龙博士,男,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曾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组委员,国防科工委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专业组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等职。
    黄可龙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电源及其关键材料化学,信息功能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国家、部省级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并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回页首

 

龚克成

    龚克成,获前苏联副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材料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出版专著三本,在纳米(分子)复合及有机/无机混杂材料等领域发表论文20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四项,包括高性能纳米复合电极、电解质用于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见国际纳米技术与应用会议邀请大会报告,论文集pp75-90,2001,广州)。

回页首

 

李伟善

    李伟善,男,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电化学研究室主任。曾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访问和研究。主要从事电池、金属腐蚀、电镀等电化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完成或正在主持有国家、省、市等各级研究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多篇,获奖成果多项,一项国内领先成果通过鉴定,申请专利一项。

回页首

 

周运鸿

    周运鸿,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3年、1989-1991年、1996年7-10月先后到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合作研究“高能电池及电催化”和讲学。现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电池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学会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多项。研究领域为:高比能化学电源、燃料电池及电催化。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1993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回页首

 

余成洲

    余成洲,教授,就职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先后在稀土金属、稀土材料、稀土永磁、储氢合金、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等领域从事开发研究工作。任国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项目--镍氢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动力电池课题负责人。先后负责课题33个,各种成果奖17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回页首

 

黄振谦

    黄振谦,中南大学教授,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创始人,所长。学术领域为物理化学与电化学。从事无汞碱锰、镍氢、镍锌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育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创无汞碱锰电池发明专利;解决了低温大电流大容量Ni/MH电池用改性球形Ni(OH)2与新型储氢合金的新技术;制成锂离子与镍锌电池用新型电池材料。

回页首

 

杨兰生

    杨兰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1985-198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进修,进行导电聚合物方面的研究。1991年到日本国东京工业大学化工系合作研究,进行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1999年应邀到台湾省清华大学化工系担任客座教授,从事聚合物锂电池膜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化学电源及相关材料。多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锂电池相关材料、镍氢电池产业化相关技术及部委的铅酸蓄电池项目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有多篇被美国EI、SCI收录。

回页首

 

曹佳弟

    曹佳弟,男,复旦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β电池(Na/S电池和ZEBRA[Na/NiCl2]电池)的研究工作。

回页首

 

李国栋

    李国栋,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大学弗鲁姆金实验室,1962-1982年在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领导的电化学研究室从事科研教学工作。1982年赴河南能源研究所工作。曾任所长和室主任。在化学电源领域中发表论文和学术报告百余篇。曾获国家和多次获省级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回页首

 

王宇新

    王宇新,男,现工作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聚合物膜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协作项目等10余项。

 

回页首

 

赵伯元

    赵伯元,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涂布工艺室主任,国际涂布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涂布及干燥工艺及设备研究,有多项技术出口韩国,有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负责主持完成国家航天遥感胶片中试涂布项目。负责主持锂离子电池涂布技术研究项目,率先研究开发成功高黏度浆料厚层涂布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自动分段定长和反面自动叠和涂部技术及专用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液体锂离子电池及固体高分子锂离子电池极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回页首

 

李诚芳

    李诚芳,复旦大学教授,现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电源专业组副组长,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从事电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进行各种电化电源的研究与开发。在锂电池、碱性电池和酸性电池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其中低温长寿命电池随武器装备总体获1985年国家级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40多篇文章。

回页首

 

李国勋

    李国勋,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大学)冶金系。回国后在东北大学任教两年,后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一直从事冶金和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以及化学电源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开始招收博士生,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目前已培养硕士生20名,博士生8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

回页首

 

胡信国

    胡信国,男,浙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先进铅酸电池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中国电池发明专利7项,日本专利1项。曾被聘为新加坡国家应用研究局顾问。1997年至2001年兼任杭州南都电源集团总工程师,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回页首

 

王先友

    王先友教授,男,汉族,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获中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南开大学、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行博士后研究和作为访问教授在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alencia, Spain进行科学研究。现任职于湘潭大学。长期从事电化学的理论与科研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多篇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SCI及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出版专著一本,负责承担或参与国家及部省级课题10多项。主要研究兴趣:电化学理论及测试技术研究,新型化学电源(包括MH/Ni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回页首

 

郭炳焜

    郭炳焜,男,毕业于中南矿业学院,现任中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和电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专长电化学冶金、新型高能电池及电池材料的开发研究。主持“低碳钢丝光亮电镀锌新工艺”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电池材料“球形氢氧化镍制造新技术”、“高冰镍电化学溶解与钝化机理研究”(参加者)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省部级鉴定成果:金属硫化物腐蚀机理研究;从硫钴精矿分离铜、镍和制备钴皂;从硫钴精矿焙沙浸出液制备异辛酸钴、焦锑酸钠、焦态五氧化二锑系列产品(参加者);镍金属氢化物电池自激活化技术、低钴高倍率非化学计量贮氢合金制备技术;锌锰电池用无汞锌粉制备技术等。编著:《湿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1984年,冶金工业大学出版社(参编);《工业电化学》,1996年,中南工业大学教材科;《化学电源》,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锂离子电池》,2001年。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2篇。

回页首  

 

杨汉西

    杨汉西,男,1987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电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以新材料为基础的高比能化学电源新体系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军工配套任务、国家八六三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制的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体系均已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目前从事空气电池、新型储氢体系的电化学应用研究。

 

 

回页首  

吴建民

    吴建民,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稀土学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特种功能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磁性液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983年~1987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7年~1989年在机械电子工业部第52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学位;1989年~1993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在韩国埔项产业科技研究所(Poh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Korea)从事博士后工作一年。
    多年来,曾先后对稀土磁致冷材料、1:13和2:17型稀土永磁材料、HDDR 各向同性 Nd-Fe-B磁粉、磁性纳米薄膜及储氢材料和镍氢电池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参加并主持过几十项国家课题,包括自然科研基金项目、国家863课题,目前所负责的储氢材料生产线年产和销售储氢合金100多吨。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几十篇并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协助指导过多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回页首  

 

张文保

    张文保,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1988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物理系合作研究;1994-1995年应邀赴香港大学化学系合作研究。编著有《化学电源导论》,199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回页首  

 

郭进

    郭进,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现任广西大学教授、物理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MH/Ni电池、功能材料等。

回页首  

 

周震涛

    周震涛,男,197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重化工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广东省工业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材料专题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有机电解质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锌镍电池以及电动车辆动力蓄电池等新型电池及材料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其中3项省级鉴定成果居“国际首创”或“国际领先水平”,已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或合著软科学研究成果著作及学术专著5部,申请了(含授权)相关专利13项。

回页首  

 

陈全世

    陈全世,男。1964年-1970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学习;1998年为美国普渡大学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等。“15吨6×6沙漠物探专用车研制”项目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研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近期在国内核心刊物、国际会议共发表论文20多篇,与他人合作专著一部——《电动汽车》。

回页首  

陈德钧

    陈德钧,男,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员级高工,长期从事轻元素的同位素分离。从美国引进生产锂电池的技术和设备,担任总工程师,并组织开发锂-二氧化锰柱式电池。系国际电化学协会(ISE)会员,核燃料元件厂锂电池顾问。

回页首  

 

张胜涛

    张胜涛教授,男,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重庆市电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95年担任四川省首届学科评议组专家。
    张胜涛教授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所带领的课题组完善了椭圆偏振测试方法及其理论。在有效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化学电源、腐蚀与防护等应用研究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主讲了物理化学、大学化学、电化学测试技术、统计热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电化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在碱锰电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成果,一些成果已经获得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
    张胜涛教授先后参加并完成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部门开放实验室、部委、省、市级项目的研究工作,负责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和一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逾90篇,部分被EI、SCI、ISTP和CA收录。在资源有效利用和防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获准一项美国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1991年被四川省评选为“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被四川省列为首批“中青年科技英才”。
    1991年,张胜涛教授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R.H,Muller博士的邀请在美进行合作研究,被聘为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Staff Scientist;1996年获德国DFG资助赴德国Bremen大学进行对环境污染的农药残留物降解研究,再次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提前回国;200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与佩特里教授合作,圆满完成任务。
    张胜涛教授1996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四川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回页首  

 

沈培康

    沈培康博士,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并留校工作,1989年赴英国工作学习,1992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应聘于中山大学理工学院教授,并已建立实验室和十几人的研究团队。有十几年的电化学和燃料电池工作经验,在国外工作期间曾在燃料电池方面与英国的 Rolls Royce 公司合作研究潜艇燃料电池、与 Lion 公司合作研究酒精(燃料电池)传感器、受英国工贸部(DTI)资助研究甲醇直接氧化燃料电池催化剂、得到 Essex 大学基金研究 Pt/WO3 催化剂并申请世界专利、得到英国研究项目经费研究海水电池、与挪威的 Kvaerner FSSL 公司合作研制海水电池。在与香港大学合作研制葡萄糖燃料电池并申请美国专利。已发表专利、文章近百篇。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美国电化学会积极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氢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目前的研究工作包括纳米电化学、燃料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和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等。

回页首  

 

朱松然

朱松然教授,女,195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理与化学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电源专业组委员、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委员会委员。1986年获教学效果优秀奖、1989年获天津大学校级优秀教师、1995年获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百名优秀教师称号。培养硕士生11名。
    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化工部“六五”攻关项目1项,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同时还有其他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近年研制成功12V-20Ah助力车用铅蓄电池并已有转让。
    主编有《铅酸蓄电池技术》(198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铅蓄电池实用手册》(199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电机工程手册》第二版化学电源部分、《蓄电池手册》(1998年天津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外有关电池杂志发表论文37篇,涉及铅酸蓄电池、镉(铁)镍蓄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MH-Ni电池等。1987年组织了首届铅蓄电池干部进修大专班。

回页首  

 

    更多人物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电池》网。

    希望大家关心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电池》杂志社推出的电池群英谱。也欢迎你向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电池》杂志社推荐电池人物。


 


地址: 湖南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电池》杂志社(410015)   TEL:731-85141901   FAX:731-85427570
版权所有 电池杂志社  欢迎与《电池》网联系batterie@yeah.net。  更新日期:2013/07/23  湘ICP备05012450号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Battery Bimonthly ® is prohibited.
HOME [ 《电池》订阅 ]